
喺Threads見到有人分享成功「收數」故事,覺得好吸引,心諗有個朋友爭緊自己十幾萬唔還,於是就主動聯絡「收數佬」。點知原來係騙局,俾人呃咗幾萬蚊前期費用,最後條數冇追到,仲隨時犯法。
香港收數公司雖然冇正式嘅發牌制度,但佢哋受多個機構間接監管,例如金管局同地監局,確保催收過程合法同道德。但正正因為收數俾公眾嘅固有印象屬於偏門,騙徒就乘機冒充收數公司呃人。
騙徒犯案手法大揭秘
講到收數騙案,騙徒通常喺社交平台如Threads、Instagram或Facebook開始佈局。佢哋會頻繁分享所謂嘅成功「收數」經歷,扮成專家同粉絲互動,建立信任。受害者多數係年輕人,大部份想追討私人欠款、投資欠款,就主動WhatsApp查詢騙徒。呢個時候,騙徒嘅WhatsApp只係「接案人」,會即刻轉介俾所謂「行動組」成員。行動組會報價,通常幾千蚊前期費用,即係「調查費」、「踩線費」等等,之後就好似正規收數公司咁從欠款拆賬,你要考慮?佢哋會狂Chur你。
一旦你同意,騙徒就要求你影低身份證同住址證明,要你將啲前期費用轉賬去一啲不明個人銀行戶口。為咗增加可信度,佢哋會安排「會計」出假Invoice,上面可能會冒充真實收數公司資料。如果你問佢哋同呢間公司嘅關係,佢哋會話自己係職員,甚至Send埋「委託合約」俾你簽。俾咗錢之後,騙徒會扮開始追收,叮囑你唔好聯絡欠債人。一至兩個星期後,佢哋又聲稱搵到欠債人,但要求你再俾幾萬蚊「看守費」,話要防止欠債人逃走。
你再俾錢之後,騙徒好快就會話收到全數,約你見面交收現金。但喺交收前一個鐘,佢哋會作故事話同事架車上有紅油同武器俾警方拉咗,欠款扣咗喺警署。然後會出一張冒充真實律師樓嘅授權書要你簽,話你授權嗰間律師樓「代表」去警署領錢,而嗰個「代表」都係假嘅。仲有,佢哋會出一張假嘅商業合約要你簽,話你向某公司訂產品,支付咗相當欠款金額嘅訂金,用嚟向警方證明係商業欠款。你簽完,佢哋會話同事要上庭,要你再俾多幾萬蚊出嚟,喺呢個時候醒覺已經太遲。
成個過程,你都冇見過真人,淨係可以WhatsApp Call(用正常電話打唔通,大部份「號碼已停用」),騙徒團隊分工合作,步步引你入局。唔係拍戲,現實就好多人中招。
唔小心隨時誤墮法網?
好多時受害人因為心急想收數,簽咗啲假文件,可能無意中涉嫌刑事罪行。如果你簽咗假授權書或商業合約,偽造文件去「證明」欠款係商業性質,呢個可能觸犯欺詐罪(《盜竊罪條例》第16A條)或製造虛假文書(《刑事罪行條例》第71條)。另外,騙徒要求你轉賬去一啲不明個人銀行戶口,呢啲行為可能涉嫌洗黑錢(《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》第25(1)條)或相關罪行。
更可怕係,你已經影低咗身份證同住址證明俾騙徒,如果騙徒亂咁用你嘅個人資料,可能用你名義借大耳窿,可能用你資料呃下一個受害人(曾有受害人喺另一單騙案變咗「律師樓代表」)。咁你覺得呢樣嘢有幾危險?會唔會即刻報警求助?
我哋見過好多受害者事後後悔,因為佢哋原本只想追返條數,點知收唔到仲變咗嫌疑犯。呢個部分想提醒大家,合法收數途徑有好多,例如搵正規收數公司,或者去小額錢債審裁處,亦都可以出律師信。保持警惕,先保護自己唔好誤墮法網。
3招教你識別騙徒
- 查核公司背景:你可以Google公司名,睇下相關資料,核對一下你搵嗰位「收數專員」嘅電話係咪同公司官網相乎,或打去核實身份,提防假冒。亦都可以入去稅務易 > 查詢商業登記號碼,睇下呢間公司係咪有商業登記先。
- 留意收費模式:正牌收數公司通常唔會收大筆前期費用,佢哋多數從成功追討嘅欠款抽佣金。如果你被要求轉賬俾個人戶口,又要俾「調查費」或「看守費」,九成係騙局。
- 睇清楚文件先好簽:簽署任何文件前要睇清楚,唔好亂簽不明文件,因為騙徒提供嘅有機會係虛假文書,簽咗可能誤墮法網。
記住,合法途徑永遠係王道,唔好貪快中伏。保護自己,從今日開始,唔好俾騙徒有機可乘。
搵收數公司?
Debt Hunter 自2009年起為中小企提供合法收數服務,追收團隊超過20人,絕無外判人員,已協助超過10,000家公司收回欠款,信用資料庫全港最齊,梗幫到你。
Debt Hunter 將通過不成功不收費、先調查後調解嘅模式,為傳統收數行業帶來新嘅變革,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,引領行業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