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招拆解大集團合法走數:收數公司又可以做到幾多?

· 收數資訊,收數公司,收數,Debt Hunter
4招拆解大集團合法走數: 收數公司又可以做到幾多?

「對家出名大集團、招牌好靚、鋪頭又多,點知一到追數,就同你講間公司『執咗笠』,轉晒去另一間新公司,資產又唔喺佢名,最後你只係多咗一張冇用嘅判決。」

喺香港,公司法俾咗大集團好大自由度去規劃公司架構同資產流向,結果就係:佢哋可以做到「技術上合法」、實際上對債權人好唔公平嘅避債效果。資產剝離、鳳凰公司、多層控股——其實係現實中好常見,而且唔觸犯法例、又冇好明顯欺詐證據嘅情況下,法院真係好少會刺穿公司面紗。

香港公司制度有2個核心概念:

  • 有限責任:公司欠債 ≠ 老闆個人欠債。除非有簽個人擔保 / 母公司擔保,一般情況董事、母公司都唔使為公司債務埋單。
  • 公司獨立人格:同一個集團入面,母公司、子公司、開分店嗰啲營運公司,喺法律上全部都係「各自一間公司」。

換句話講:只要對家啲架構、資產轉移,表面睇落係「有文件、有交易、有理由」,雖然你覺得好唔公平,但好多時都仍然係「合法」。證明佢哋係「欺詐」好難,作為債權人,與其事後諗點樣告點樣追,不如一開始設計好防火牆。

1. 點解要咁小心?小心佢係「走資派」

你諗下,你係工程判頭 / 食材供應商 / 業主,對面係咩人?好多都係:

  • 有專業律師團隊嘅大集團
  • 一早搵會計師設計好多層控股架構
  • 隨時將資產搬走,留間「空殼公司」俾你追

根據香港相關監管文件(例如金管局、地產代理監管局對使用收數公司嘅操作守則),社會其實好重視「債務追收過程嘅規範性」,法例規管多數係「點樣收數」,唔係「對方點樣避你條數」所以,如果你依賴「到時唔掂就搵收數公司」先諗,就已經遲咗一大截。

2. 資產剝離、鳳凰公司、多層控股

作為債權人,你實際面對咩風險?

A. 資產剝離 / 轉移

你以為同一間有設備、有品牌、有現金流嘅公司做生意

  • 到佢出事時,核心資產已經轉晒去集團另一間公司
  • 留低俾你追嘅,只係個「有負債、冇資產」空殼

B. 鳳凰公司活動(Phoenixing)

舊公司爭你錢 → 清盤

  • 新公司用同一班人、同一地址、同一生意模式,甚至連Logo都冇換,繼續照做生意
  • 你對住新公司追唔到舊公司條數,對住舊公司佢又話已經「執笠」

C. 多層控股隔離風險

你簽合約嗰間,只係集團最底層一隻棋

  • 上面幾層公司有錢有資產,但法律上同你冇合約關係
  • 出事時,母公司可以話:「嗰間係獨立法人,唔關我事」

呢啲喺工程業、飲食業都好常見。工程有專項子公司接高風險project;飲食有分店公司、品牌公司、物業公司全部分開。你唔提早防守,寫幾多條款都幫你唔到。

3. 點樣預防先係關鍵:實戰防禦方案

A. 一開始就要諗:「你究竟同邊個簽約?」

唔好淨係睇品牌名,睇清楚:

  • 合約上嘅公司名稱、公司註冊號碼
  • 查公司註冊處(CR):近年有冇改名、轉股東、轉董事
  • 資本結構係咪超薄(冇實質資產)
  • 睇吓佢係咪明顯「一次性工程公司」、「單一分店公司」

預防小貼士:

  • 工程:爭取同資產較多嘅公司簽合約(例如母公司、控股公司),唔好淨係同「Project Co」簽合約。
  • 飲食 / 零售:如果租戶係「某某分店有限公司」,要問清楚:品牌權、設備係咪喺另一間公司名下?

B. 一定要爭取「擔保」:唔好淨係信公司名

就算香港法院好少刺穿公司面紗,但你可以自己「預先刺穿」——用合約條款要求:

1. 董事個人擔保

  • 尤其係細至中型集團,董事如果唔肯簽任何個人擔保,風險已經響緊警號

2. 母公司 / 關聯公司擔保

  • 工程判頭、供應商可以要求控股公司 / 品牌公司簽「連帶保證」

3. 押金 / 預繳按金(特別對方係餐廳)

  • 押金唔好太細,最少 cover 幾個月租金或者數期

4. 留置權 / 所有權保留條款(Retention of Title, “RoT”)

  • 供應商可以喺合約寫明:貨品喺收清款前,法律上仍屬你所有
  • 尤其做設備、機械、貴重貨品供應

你可以諗吓:「如果對方真係有淨資產、冇避債意圖,點解會極力拒絕任何形式擔保?」

C. 合約裏面加「防走資」條款

雖然你未必可以完全阻止資產剝離,但你可以增加對方「出招嘅成本」同「法律風險」:

1. 重大變更通知條款

  • 例如:公司重組、資產大額出售、股權轉讓,要提前書面通知你

2. 交叉違約條款(cross-default)

  • 一旦對方喺其他債務上違約,你可以提早終止合約、要求加快付款

3. 禁止某類交易條款(對大額供應 / 長期工程而言)

  • 限制佢任意轉讓合約、將合同權利轉移俾關聯公司

呢啲條款(要由律師草擬)未必可以完全阻止鳳凰操作,但至少:

  • 當佢哋開始「玩嘢」時,你會早啲收到信號
  • 你可以因為觸犯合約而提早收縮風險(停貨、停工、追數)

D. 實時監察:唔好等到拖數先發現唔對路

好多中小企最大問題係:「拖數3、4個月先開始問:點解突然見唔到數?」

你需要定期上公司註冊處查(特別係欠款開始拉長時):

  • 有冇突然改董事、改股東
  • 有冇 charge / debenture(即係資產已押咗俾銀行)

留意以下警號:

  • 對方突然要求用新公司同你簽新合同?
  • 應收賬期由 30 日拖到 90 日以上?
  • 門店招牌、品牌、收款戶口換咗,但聲稱「只係內部安排」

一見到呢啲情況,你就要:

  • 縮短數期 / 要求現金交易
  • 停止額外信用額
  • 考慮搵合法收數公司協助介入

4. 用法律武器時要現實:唔好幻想「一告就贏」

理論上你可以做嘅包括:

  • 申請清盤 / 破產
  • 申請法庭追討、不當交易、甚至欺詐性交易

但現實考慮:

  • 清盤程序成本好高,往往「執行成本 > 條數本身」
  • 即使清盤,也可能發現:公司本身真係冇資產,淨係得負債

要法庭承認一個交易係「欺詐性轉移」,證據門檻極高,需要:

  • 文件追蹤交易
  • 證明當時已經有債權人、對方知自己還唔到錢
  • 轉移價格明顯唔合理 + 有意圖損害債權人

呢啲對一間中小企或個人債權人嚟講,係「燒錢遊戲」。法庭係最後手段,唔係風險管理嘅第一步。真正要做嘅係:一開始就唔好俾自己變成「追空殼公司」嗰個人。

5. 收數公司對住呢班「專業人士」,其實可以做到幾多?

好老實講:如果對家已經變晒空殼公司,資產走晒,收數公司都變唔到魔術。但喺「未死清光之前」,收數公司仍然有幾個作用:

A. 專注幫你「追」同「跟」

好多中小企冇人手長期追數,成日拖到數期過咗幾個月先正視,收數公司幫你:

  • 持續打電話、跟進、記錄對話
  • 上門追討,施加壓力

B. 專業形象 + 壓力感

有啲欠債人,俾人追慣,見你自己老闆追,會當你「冇料到」;一見到有收數公司介入,知道你認真,感到壓力,會更傾向搵方法和解、分期還。

C. 配合法律程序

好多情況唔係要兩邊鬥惡,而係要:

  • 有系統交接資料俾律師 / 法庭 / 政府機關
  • 決定幾時「升級」成法律行動或同步進行

正規收數公司要跟法例同監管要求,唔可以涉及恐嚇、傷人、刑毀;所以揀收數公司時,記住優先合法、安全,一定要簽合約保障自己嘅權益。

如果你而家手上已經有一兩個「可能係空殼」嘅欠債人,你可以同我哋講清楚行業、對方結構同條數大小等等,Debt Hunter可以幫你拆解:

  • 依家仲值唔值得追?
  • 應該行收數公司、調解 / 談判、訴訟、定直接放棄?

至少,下次你再遇到同類型事件時,唔會俾人玩到咁被動。

搵收數公司?

Debt Hunter 自2009年起為中小企提供合法收數服務,追收團隊超過20人,絕無外判人員,已協助超過10,000家公司收回欠款,信用資料庫全港最齊,梗幫到你。

Debt Hunter 將通過不成功不收費、先調查後調解嘅模式,為傳統收數行業帶來新嘅變革,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,引領行業發展。

免費個案分析